鄭方德凝神觀賽。本報記者 鄧放 攝
□本報記者 黃暉 李悅
鄭方德很忙,作為濮陽市乒乓球代表隊領隊,參加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青少年競技組乒乓球比賽,每場比賽必端坐場邊凝神觀賽,不時指點隊員,約定的采訪無暇進行,直到乒乓球比賽全部結束。
【資料圖】
鄭方德很認真,說好8點體育館見,8點鐘電話準時響起:“我在西門,你在哪兒呢?”
“我做事一向認真。”采訪開場,鄭方德告訴記者,自己讀書認真,教書認真,鉆研乒乓球認真,就連當年為了補貼教學而養殖土元,都認真研究過土元繁殖環境的理想溫度、濕度。
80多歲的鄭方德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接觸乒乓球,經歷了光板球拍、膠皮球拍、海綿球拍、海綿+膠皮球拍的“全時代”:“我沒學過乒乓球,也沒有人教過我,但我會打,周圍業余的沒人打得過我。”
豐富的乒乓球經歷,加上勤于鉆研的認真勁兒,現在看來,1973年,當范縣一中骨干教師、教書十余年的鄭方德決定改行去教乒乓球時,這樣的“轉型”多少也有些必然。
“為啥去搞乒乓球?因為我覺得乒乓球技術比較復雜。”鄭方德說,由于喜歡乒乓球,平時積累了相當數量的乒乓球資料,包括論文、圖片等,“我就適合搞科研。”
主抓體校乒乓球項目一年,鄭方德訓練的隊員就在省賽中與省隊選手過招,互有勝負。乒乓球項目就這樣漸漸在范縣“搞起來”了。范縣乒乓球男隊代表濮陽市參加河南業余體校比賽,奪得男單第一名、第三名,團體第二名,還訓練出一批被省隊看重的苗子隊員。1991年,接受過鄭方德訓練的劉偉奪得世界杯女子團體冠軍、世乒賽混合雙打冠軍,鄭方德實現了當年“轉型”時對同事們的豪言——我要帶出世界冠軍!
“一個運動員有天賦、有人帶,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是可以達到高水平的。訓練劉偉的過程,我就演練了帶高水平運動員的一套理論和方法,證明了一條路子,用這套方法訓練,還會不斷地出優秀運動員。”鄭方德說。
這套理論和方法,當然也包含著大量認真鉆研。鄭方德介紹:“乒乓球訓練牽涉很多科研問題,比如說乒乓球選材,哪是第一要素,哪是第二要素?乒乓球選材看重快速反應能力,可反應的實質、神經傳導又是什么,通過訓練是否可以改變,能提高多少……”
說著說著,鄭方德抬起雙手,十指交叉地和記者比畫起神經傳導,然后又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是不是光顧著鉆牛角尖,有點不著邊際了?”
鄭方德的訓練路子闖出了名堂,鄰近的省內地區,周邊的山東、河北,甚至更遠的地方,都有人將乒乓球苗子送到他這里訓練。1995年,在范縣乒乓球體育運動學校基礎上,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成立,鄭方德任校長。河南球迷熟悉的乒乓國手,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運會接連為河南奪得金牌的周雨就是從這里出發,踏上了乒乓夢想的追夢之路。二十幾年來,濮陽乒乓球項目共獲國際國內比賽金牌300多枚,多次在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中取得團體冠軍。
記者好奇地回到剛才未能繼續的選材要素、反應速度話題:“您現在選材主要依據什么標準?”
“我們沒這個標準,反正越快越好,再說就涉及訓練機密了。”鄭方德微笑作答之后補充,“其實很簡單。比如我有次到一所小學選人,先挑出學習前10名,然后10人圍一個圈,‘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句話,一人一個字接力往下說,說得慢的下去,直到最后。這個方式就行了,簡單吧?”
從第七屆省運會至今,除了一屆“處在低潮,球也不行”未參加之外,鄭方德帶隊參加了所有省運會的乒乓球比賽。而從1973年算起,半個世紀過去了,記者問鄭方德,教乒乓球學生幾何?鄭方德答曰:“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我大體算了個賬,不到三千。有個學生算過,說咱們是2400人,但不一定全。現在經常訓練的有30多個人,我現在不愿意要太多人,我的目標是培養高水平運動員,不培養高水平運動員何談打全運會。”
全運會?
“對,省運會以后我的重心就轉到這方面了,下一屆全運會我要為河南做點貢獻。”鄭方德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