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在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基礎上,近日,中山翠亨新區科學城片區施工標定標結束,前后歷時9天,比之以往的14天,時間流程縮短35%,效率再次提速。目前,中山采用“評定分離”模式公開招標項目共計27項次,其中翠亨新區占11項次,占比超40%。
去年8月,翠亨新區公布了翠航道南段道路工程施工項目定標結果,誕生了中山市首個采用“評定分離”完成招標的項目。“評定分離”改革實行半年來,中山不斷優化流程,實現項目投訴率下降,促進招商引資,優化全市營商環境。
“沒有手機,沒有元宵團圓飯,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翠亨新區工程項目建設事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朱俊樸說,元宵節當晚,項目中心10余名工作人員圍坐在一起,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座“小山包”——投標單位的相關資料。
當天晚上,他們需要完成香海路北段EPC清標,以及三大片區中的部分監理、施工評標工作,一共涉及近30家單位。這樣的場景并非一次兩次,而是他們工作的日常。
在翠亨新區率先推行“評定分離”改革的過程中,項目中心作為招標人主體,集合全區各局、中心各級干部力量組建“評定分離”成員資源庫,對每一個環節進行預判,盡量在開標當天完成清標工作,讓專家能夠迅速進入評標環節,成功縮短了35%的流程時間,在合理范圍內將時間壓縮至9天。
朱俊樸告訴記者,對比傳統招標項目高達七成的投訴率,目前通過“評定分離”招標模式的推行,定標結果實現零異議投訴,充分體現了招標過程中招標人的“責權統一”和招投標市場的凈化,圍標串標亂象也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在選定建設單位的同時,翠亨新區鼓勵企業落戶新區并貢獻相應經濟產值,通過“評定分離”招標,招選了一批實力強勁的央企、國企落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共16家涵蓋工程建設領域全過程及運營投資等經營范圍的建筑行業相關企業(其中央企、國企14家,4家設立區域總部)落戶翠亨新區,去年為翠亨新區建筑業產值貢獻超60億元。(全媒體記者/蘇芷妍 通訊員/王錫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