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教育部的這場新聞發布會上,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麗娟談如何保障“上好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鄭州市共有義務教育學校1403所,在校生15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2.3%,與五年前相比凈增47萬人,規模大、占比高、增速快。”8月30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鄭州市教育局局長王麗娟分享了一組數據。

王麗娟表示,鄭州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共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心圓”。

一是跑出學校建設“加速度”。出臺《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和《鄭州都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立法控規落實教育用地1324塊、5.44萬畝。連續15年把中小學建設作為政府民生實事強力推進,投資308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23所,新增學位61萬個。整體外遷市內高中20所,剝離9所完中的高中部,為初中部增加學位1萬多個。五年累計投入21億元,全面改善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二是拓寬優質均衡“快車道”。分批推進優質均衡縣創建,計劃2030年完成。已成立108個義務教育集團,覆蓋學校540所,2025年覆蓋率可達到85%以上;2018年啟動新優質初中培育創建工程,145所學校已通過認定,85所培育對象正加快創建。“五育并舉”培根鑄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獲評全國先進,校園足球、陽光課間經驗全國推廣,美育體系更加健全,勞動教育初見成效。

三是鍛造教育發展“主力軍”。2021年底,核定新增中小學教師編制2.27萬個,近兩年已面向社會招聘教師1萬多名,招聘優秀高校畢業生4000多名。教師培訓、評優、評職名額向農村學校傾斜,近三年有近千名鄉村教師通過綠色通道獲評中、高級職稱,兩萬多名鄉村教師參加市級以上培訓。

四是答好公共服務“民生卷”。高標推進“雙減”改革,“官方帶娃”受到肯定,金水區教育局、管城區漓江路小學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校外培訓機構“四級包保”等多個治理模式全國推廣。義務教育隨遷子女“應入盡入”,受到河南省政府表彰。扎實開展特殊教育和控輟保學,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權益。

據介紹,下一步,鄭州市將按照“兩個文件”部署,深化實施“五個工程”(培根鑄魂工程、資源優化工程、質量提升工程、改革創新工程、暖心潤心工程),推動基礎教育從大到優、從優到強快速邁進。(記者 張欣 歐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