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動力。 《綱要》中“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篇章,專門提出了產業發展的措施路徑與目標任務。
新興產業聚集地如何打造?堅持“兩手抓”是重要措施,即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增強產業基礎能力、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強化質量品牌建設”,是《綱要》圍繞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現代化水平提出的三大路徑。比如,通過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軟件、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實施攻堅計劃,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同時,通過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推行產業集群群長制、產業鏈供應鏈鏈長制、產業聯盟盟長制等措施,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綱要》提出,我省將縱深推進“三重一創”建設,重點培育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智能家電5個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先進結構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中藥、機器人、核心基礎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云計算、網絡與信息安全等30個左右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構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優勢。
開展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程,是我省“十四五”期間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重要舉措。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認為,要圍繞國家戰略布局,緊扣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理清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目標和路線,精準點出每個產業的發力點,重點推動強鏈延鏈、提質擴產、多業態融合、前沿產品和產品品牌等方面突破。
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進核能……《綱要》提出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省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發展處副處長許海軍認為,未來產業是由重大科技創新推動、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對經濟社會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當前處于萌芽或產業化初期的前瞻性新興產業。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未來競爭新優勢,我省決定實施“3+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遴選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條件較好,未來發展前景可期的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進核能作為未來產業的主攻方向,同時兼顧類腦科學、基因工程、深空探測、6G網絡技術等前沿領域發展。通過培育發展一批未來產業,進一步豐富我省新興產業發展內涵,完善新興產業發展布局,夯實我省新興產業聚集地發展基礎。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經濟命脈所系。傳統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 《綱要》提出加快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轉型,同時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節能環保提升和設計能力提升等行動,提高制造業供給質量和效益。
在安徽大學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院教授胡艷看來,安徽要立足傳統產業優勢,以科技鏈接傳統,通過智能網聯、個性化數字服務等,幫助企業提質降本增效,謀求傳統產業轉型;以創新賦能,激發傳統產業綠色發展潛力,加速智能升級;強化全產業鏈發展思維,通過補鏈、強鏈,增強企業抵御風險能力。
鞏固基礎地位,做大做優做強。 《綱要》給我省制造業未來五年發展提出了目標任務:到2025年,培育形成1個萬億級產業,10個左右千億以上重大產業,100個左右“群主”“鏈長”企業,1000個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構建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記者 王弘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