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了解到,五月以來,重慶、河北、福建等地陸續披露了關于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的通告。據不完全統計,重慶、河北、山東等地出現多批次酒類產品不合格,云南、福建等地酒類產品抽檢全部合格。不合格產品不僅涉及白酒、黃酒等產品,還包括酒杯等酒類相關產品。
根據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在今年第19號關于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的通告中,有6批次酒類產品不合格,包括白酒、酒杯等。此外,在今年第13號通告中,有1批次酒類產品不合格。白酒等酒類產品不合格原因主要為酒精度、甜蜜素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酒杯產品不合格原因均為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且3批次酒杯產品不合格均出現在飯店。
山東市場監督管理局第18期食品抽檢信息顯示,檢出1批次老黃酒不合格,原因為酒精度不符合產品標簽標示要求。
除酒精度、甜蜜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地出現銷售假酒情況。銀川市市場監管局西夏區分局在突擊檢查中,現場確定兩家銷售酒類產品的煙酒行所售部分知名品牌白酒,涉嫌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并當場依法暫扣涉嫌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白酒170余瓶,貨值7萬余元。
此外,河北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中也發現一起銷售假冒白酒案。廊坊市永清縣于某存在銷售假冒白酒的違法行為,被判處罰款5.1萬元。(記者 趙述評 實習記者 趙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