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7日訊 “七十多年,咱們父子倆也見面了,也看到你的畫像了,咱們今天一塊回家。”為讓英烈形象更加鮮活,賡續傳承紅色血脈,多年來有“神筆警探”之稱的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用手中的畫筆,為數百位革命烈士模擬畫像,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今天又為來自蒙陰的石運來烈士后人圓夢。畫像交接現場,85歲的石紹存老人手捧父親的畫像淚流滿面,一下子跪倒在地上,這是時隔74年,老人第一次見到父親的模樣。
石運來烈士兒子石紹存告訴記者,他的父親石運來1946年參軍,生前是解放軍九師二十六團的一名班長,1949年在南京浦口乘船的時候,船被炸沉,壯烈犧牲。
“咱也不指望找到遺骨,就希望在烈士陵園找到父親的名字,也就安心了。”石紹存告訴記者,父親參軍離開那年,他只有8歲。后來,石運來烈士犧牲的消息傳到了家鄉。受制于當時條件制約,無法進行打撈。
“逢年過節的就想,我們做兒女的也很理解他。”石運來烈士孫子石統華說。
今年1月23日,石紹存在家人的陪同下,趕赴江蘇南京浦口尋找父親的埋葬地點,但遺憾的是因為信息太少,他們沒能如愿。
烈士的忠骨無處尋找,家人的對烈士的思念卻沒有一絲減少,為了圓老人的心愿,石紹存的家人找到了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由于烈士同齡的親屬大多已經過世,這給還原烈士形象帶來了困難,但林宇輝還是通過家屬提供的各種信息,成功模擬出了烈士的形象。
“在你的心目中,父親可能是個老百姓的形象,但時因為他是解放軍,所以我們給他畫的是穿著解放軍的衣服,是個英武的戰士。”現場,林宇輝將畫像交給石紹存老人,盡管無法確定畫像與真人相似度能有多高,但看到畫像的那一刻,石紹存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在他的眼中,這就是自己的父親。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當年無數革命先烈正是抱著這樣的決心奔赴前線,也許他們的忠骨無處尋覓,但家人不會忘記,祖國更不會忘記。
“謝謝林老師,有了這個畫像,也就有了個念想,也算是圓了夢了。”現場,看到父親畫像,石紹存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閃電新聞記者 郝愛印 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