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小賬本記錄大變化 幸福有賬戶

2012年結婚,一晃10年,“劉家賬本”記了厚厚一摞,從紙筆記錄到手機記賬,一串串數字里跳躍著柴米油鹽,一條條明細中看得見幸福滿格。

緣分始于校園。2005年,在河南上大學的中衛小伙羅海波和河南姑娘劉戀結識,經過了解,兩顆心慢慢依偎。羅海波自小節儉,上大學后,為了清楚每日支出,養成了記賬的慣。

大學畢業,二人同赴河南一家企業,實工資總共不過3000元。賬本上,每月最大支出是房租,偶爾吃碗炒面,也被記在本子上——那是一筆值得記錄的開支,浸滿了辛苦和甜蜜。

日子如音符輕快地跳過,賬本里的“收入”逐漸領跑,繼而遠遠甩開“支出”,兩人存夠首付,買了一套50多方米的小屋。2012年,大紅喜字貼上墻,兩個年輕人喜結良緣。羅海波繼續著記賬慣,與過去不同的是,他鄭重地給賬本取名“劉家賬本”,他想把努力和汗水化作一個個奔跑的數字,他要給愛人許下最美的未來。

小屋里裝滿歡聲笑語,賬本記錄著歲月匆匆。

隨著女兒的出生,二人對職業方向做了重新規劃,2015年,舉家遷回寧夏。

家庭月收入早已突破5位數,賬本上,多了很多過去未曾出現的名詞:為了孩子就入學,首付20萬元在銀川市西夏區興業家園一區買了商品房;為了出行方便,8萬元購入汽車;為了豐富業余生活,每周外出就餐、娛樂支出三四百元;為了滿足孩子興趣需求,每年美術班、音樂班花費超萬元……

支出品類的增多折射出消費理念的變化。曾經半年多時間連根橡皮筋都舍不得給自己買的劉戀,現在每月都有固定的護膚品、服飾支出——不斷增長的收入,足以支撐起小家庭的高品質生活。

小賬本記錄大變化。

2016年,小寶出生,兩個孩子歲數相差不大,經常一塊生病、一同住院,看病、買藥支出,幾乎每月都能在賬本上記上一筆。為孩子購買城鄉居民醫保后,家庭因“病”支出大幅減少。2021年施行的“雙減”政策,也在這個小家庭的賬本上投下印記。之前下午放學,家長還未下班,孩子只能送去小飯桌,每月花費至少1000元;現在學校開辦了延時班,月均千元支出隨之抹去。

有增有減,有多有少,10年來,“劉家賬本”記錄的生活在變化中畫出了一條上揚的曲線。

2020年底,劉戀被定為國家統計局銀川調查隊西夏區居民收支調查記賬戶,她接手“劉家賬本”,在手機App上記錄生活點滴。電子賬本里,收入為紅色,支出為藍色。每個月,“藍色”依舊在追趕“紅色”,可劉戀卻說,“藍色”可能很快會反超,兩年,家里將迎來兩筆大額支出——一是換車,二是買房。(記者 秦 磊 實生 郭瓔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家庭小賬本 時代大變化 寧夏家庭 幸福滿格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