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安徽堅持問題導向為高質量發展清障搭臺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我省弘揚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奮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近日,省商事制度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市場監管領域年度部門聯合抽查工作計劃,將與民生關系密切、涉及多部門監管、基層重復檢查交叉執法發生頻率高的物業服務、養老機構、金融投資等54個行業納入聯合抽查范圍,逐一明確參與部門、檢查事項、抽查對象、責任分工、抽查比例及抽查時間。我省已連續3年從省級層面統籌部署部門聯合抽查,“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實現常態化,增強部門協同監管效能,減少企業重復迎檢負擔。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我省堅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機構改革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近年來推出超過700項改革創新舉措,省級行政權力事項保持全國最少,各類市場主體數量翻一番以上。

以“放管服”改革為例,在市場監管領域,我省對中央及地方層面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分類實施改革,“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制定企業開辦“六個一”和企業登記智能審批服務地方標準,試行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22個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或長三角“一網通辦”。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入實施,聯合抽查事項占比達36%。

國資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截至去年底,我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完成率92.8%,在全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評估中獲得A級等次,受到通報表揚。啟動實施新一輪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截至去年底,28戶省屬企業集團公司全部建立董事會,其中92.9%的企業完成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定省國資委權力和責任清單,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8類26項權責事項,國資監管效能持續提升。

堅持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堅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隨著改革的深化,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安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和社會活力迸發。

堅持問題導向為高質量發展清障搭臺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桐城市范崗鎮楊安村開展農村“三變”改革,成立種植合作社,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智慧農業、高效農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實現村民增收。

自2016年首批在11個縣 (區)的13個村開展試點以來,我省持續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盤活農村發展要素,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2021年,全省新增 “三變”改革村689個,總數達到1.15萬個,占比提高到72%;全年惠及942.4萬農民,共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17.1億元。

農村“三變”改革有效解決了農村資源分散、閑置、難以盤活的問題。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必須始終堅持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近年來,我省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堵點難點,以更加有力的改革舉措,打破體制機制的藩籬,為高質量發展清障搭臺。

針對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轉型升級發展不快等問題,近年來,馬鞍山市等地先行先試,探索“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去年11月,這項改革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啟動,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出臺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的意見,對工業企業實施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分類采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舉措,依法依規實施差別化財稅、用地等政策,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

安徽要實現更大發展,必須利用好資本市場。針對這一方面,我省制定實施《安徽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三地一區”建設行動方案》,引導更多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去年全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3家、居全國第7位。截至去年底,全省境內上市公司總數149家、居全國第9位;全省“新三板”掛牌企業249家;省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8325家、掛牌企業融資覆蓋率48.02%。

改革總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堅持問題導向,勇于攻堅克難,在改革的持續深化中,安徽推動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取得越來越多的突破和進展。

構建高能級平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4月3日上午,淮北市青龍山鐵路“無水港”,隨著悠長的汽笛聲響起,滿載著外貿企業出口產品的專列從這里出發,開往青島港并直裝遠洋船,出口海外。 “淮北—青島港”鐵海聯運班線的開通,每個標準集裝箱可節約運費800元至1000元,為發展外貿提供有力支持。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3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其中,出口1026.1億元,增長23.6%;進口 706.8億元,增長6.5%。一季度,我省進出口、出口增速分別較全國高5.3%、10.2%。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我省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奮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2020年9月安徽自貿試驗區揭牌以來,先后出臺20余個專項領域政策文件,持續深化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充分發揮“科創+產業”優勢開展制度創新,啟動第一批聯動創新區建設,自貿試驗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2021年,安徽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1540.7億元、占全省的22.3%,實際使用外資8.7億美元、占全省的47.4%。在自貿試驗區引領下,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合肥、蕪湖、安慶跨境電商綜試區加快建設,去年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05.9億元,同比增長45.3%。

“引進來”利用外資提質增效,“走出去”對外投資合作有序推進。 2021年,我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75家,制造業外資占比達到39.5%,出臺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設立外資投訴機構161個。對“一帶一路”實際對外投資和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分別增長 40.9%、25.6%,占比分別達到23.6%、75.1%。商務部門舉辦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走出去”政策業務等專題培訓10余場,累計培訓4000余人次。

擴大高水平開放,需要打造高能級平臺。近年來,我省成功舉辦世界制造業大會、“天下徽商”圓桌會、新材料產業大會等重大活動。以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為例,促成合作項目703個,投資總額5821億元。

努力用好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正匯聚起澎湃動力。(記者 汪國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改革開放 放管服改革 市場監管 營商環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