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內,各種機器飛速運轉,少見工人的身影;中控室內,預榨、浸出、精煉、罐裝……全生產線所有參數在屏幕上動態呈現,為產品的穩定生產保駕護航。這是記者在位于德清縣新市鎮京杭運河畔的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今年新廠區投產后,各工序設備經過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全天候的智能預警。再加上人工巡檢,等于為安全生產上了‘雙保險’!”在車間一線扎根三十余年,員工徐金寶對此感受深刻。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新市油脂累計開展安全培訓5次,消防演練2次,安全隱患整改率達100%。在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近日公示的2021年度食用油加工企業50強名單中,新市油脂再次成功入圍。這個老企業已煥發新生,建起了面向未來的全新工廠。
告別傳統安全監管邏輯,新市油脂的積極變化正是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各企業的一個縮影。“集團業務涵蓋糧油收儲保供、現代農產品流通、鄉村產業運營等板塊,而安全生產始終被置于首位。”農發集團運營管理部經理陳兆波介紹,為了更好地助推“百日攻堅”,不同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各展所長,織密一張動態化、多視角、全領域的安全“防護網”。
比如,作為承擔“北糧南調”任務的重點企業,浙江省糧食集團致力于推進“數字儲備”項目建設,實現安全生產監管數字化。此外,還以所屬鎮海糧庫為試點,部署視頻AI智能分析設備39套,對未佩戴安全帽、抽煙、人員倒地、糧面異動等異常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
數字化改造,不僅筑牢了“米袋子”的安全底座,也為新農都公司的市場管理提供“新解法”。“蕭山、衢州、諸暨、長興四地市場經營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涉及5000余經營戶。可以說,食品安全工作壓力巨大。”陳兆波告訴記者,通過開發搭載食安數據采集系統的農產品生態交易平臺,新農都公司將相關網站中關于食品安全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歸集,提升食安監控能力。下屬四地市場公司則上線來貨報備應用系統,結合質量安全監測平臺實時抽檢情況,讓每位經營戶在登記來貨信息時就能了解貨源風險,作出及時響應。
除了數字化賦能,還有專業化管理。以集團唯一一家涉氨重大危險源的企業——浙江海富達冷藏物流有限公司為例,在重大危險源“液氨制冷系統”管控方面,該公司完成危化品重大危險源評估和備案,落實人員、數控、排查和演練等4項風險管控措施。今年,海富達還聘請專家為冷庫進行全面“體檢”,清理蒸發式冷凝器水池的淤泥,提高冷凝效果,降低壓縮機運行時的能耗負荷。
“菜籃子”里盛著民生,“米袋子”里裝著民心。“生活物資安全穩定供應直接關系著群眾的獲得感。作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集團在生產經營中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體現社會擔當。”省農發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制度的確立和流程的完善,把安全意識落實到生產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頻共振”。(記者 石慧 通訊員 許肖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