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太原市小店區人民法院經過努力,最終以調解方式化解了一起合同標的2000多萬元的涉企民事糾紛案件,最大限度保護了市場主體及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了多方共贏,充分體現了法院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擔當和作為。
記者了解到,本案為服務合同糾紛,案涉三方當事人均為民營企業。A公司系為B公司、C公司提供勞務派遣人員的公司,三家公司因勞務派遣協議的履行產生爭議。A公司的訴請涉及勞務派遣人員管理費、五險一金以及部分離職員工的未發工資,訴訟標的達1000萬余元。在案件審理過程中,B公司向該院提起反訴,請求A公司支付違約金并返還監管賬戶中的余額,標的金額近900萬元。
“此案關系到企業發展要素的支撐和資源的流動,也關系到本轄區內市場主體的生存發展環境。”該案主審法官表示,該案還涉及勞動者的實際權益,如果簡單判決,社會效果較差,既不利于涉案企業的生存發展,也不能很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待遇發放等實際權益,通過協商處理解決糾紛則更符合各方的實際利益。
為促成當事人達成和解,化解雙方矛盾,承辦法官與三方當事人分別展開談話,分析矛盾癥結所在。當了解到當事人存在長期合作關系,曾因同類糾紛有過訴訟和解的經歷后,更加堅定了法官努力調處化解此案的信心。調解過程中,法院一方面積極搭建磋商談判平臺,另一方面為各方講清法律關系、擺明法律后果,從市場主體預期利益和長遠發展角度為當事人分析利弊,贏得了當事人的信任;當事人也統籌考慮發展前景、企業形象、勞動者權益和訴訟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法官的耐心工作下,各方均認識到法院力促調解的善意,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得到了激發,三方最終求同存異,達成了和解。拿到調解書后的原、被告均對案件的處理結果十分滿意。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此案的圓滿解決是小店法院傾力打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縮影。近年來,小店法院在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始終堅持換位思考,充分了解市場主體的合法、合理訴求,搭建法企聯系平臺,延伸服務觸角,優化一站式訴訟服務,開通涉企訴訟“綠色直通車”等一系列便企利企措施,以務實舉措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助力企業蓬勃健康發展。
下一步,小店法院將以更高的站位服務大局,以更近的距離傾聽民意,以市場主體核心訴求為導向,創新工作機制,推出更優舉措,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進而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本報記者閆書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