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前,拓荒者們在東臺沿海6.8萬畝鹽堿荒灘上種下第一棵釘刺槐。
在一代又一代黃海林工的接續(xù)奮斗下,這里孕育出華東地區(qū)面積最大的平原人工生態(tài)林。今年春節(jié),東臺黃海森林公園接待游客超12萬人次,綜合收入超500萬元,雙雙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5月18日,園內新增一處網紅新地標,會務綜合體建成;5月21日,兩場婚禮同時在園內戶外草坪舉辦……
從曾經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汪洋綠海,這片神奇的灘涂森林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
種下一棵樹,
鹽堿荒灘種出綠色希望
林落兩側、鳥鳴不絕、竹濤淺唱、緩風靜香。“這里森林覆蓋率超90%,今天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米5521個,比城市高出10倍。”走進黃海森林公園“天然氧吧”,講解員姚麗說。
57年前,這里晴天風沙卷地、無際荒灘泛起鹽花,雨后積水滿田、一片汪洋。1965年10月,18位拓荒者來了。東臺沿海土壤鹽堿較重,很多植物都不能存活,改堿脫鹽,成為他們的首要難題。挖溝、引水、排鹽、降堿,3年間,他們在這片廣袤的鹽堿地上挖出中溝、條溝、腰溝、條田溝等配套基礎水系,充分利用梅雨季節(jié)大量雨水進行淋鹽爽堿,先后栽植耐堿的白茅、苕子等豆類植物進行埋青改堿,增加土壤肥力。最終,鹽堿地上種出了釘刺槐。
“那時,一眼望去全是沙,沒有一棵樹。”回憶起當年剛來時的情景,東臺林場原書記、原場長朱龍山至今難忘。1968年,朱龍山剛從南京林學院畢業(yè),28歲的他成為林場里第一位大學生。1971年,朱龍山帶頭改良樹種,引進剛竹、淡竹試種,成功種出一片“竹海”。
1973年,省里號召各地多扦插水杉。“水杉扦插雖說有經驗可循,可鹽堿地上種水杉沒有先例。”朱龍山回憶,他們從江都購買的小苗上段剪條扦插,下段排植。扦插時,開始采取澆水灌溉,成活率較低,后來發(fā)現低洼處的苗長得好,便改用漫灌,如此反復,大大提高了樹苗成活率。“幾經試驗,水杉扦插育苗獲得成功。后來,我們水杉都是自繁自育,還銷售到其他地方。”
以朱龍山為代表的林工們在這片鹽堿荒灘上大膽探索,挖溝引水降鹽、栽植綠肥改堿等新方法先后攻克鹽灘引種、育苗、造林等一項項技術難關,陸續(xù)在鹽堿荒灘上成功栽植水杉、銀杏、意楊等樹種,荒蕪的灘涂上有了綠意,出現了林帶。
守住一片林,
從賣樹木到賣風景
“什么都可以改,唯有林地不能分!”林場所有員工異口同聲。上世紀80年代,周邊縣市一些林場開始“分林到戶”,分到林地的員工砍樹造田收入可觀。朱龍山前去考察時看到那些林地被毀損的慘景,急得直搖頭。回來后他發(fā)動全場員工,充分利用新造林地套種大豆、麥子等農作物,進行林農間作增加經濟效益,成功做到不動一棵樹,不損一片綠,還增加了員工收益。
林地伐木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1993年,時任場長的沈幫勤進行低產林改造時,提出采伐多少,及時栽種多少,林木總面積不能減,活立木蓄積要越來越多,林木總質量要越來越好的“鐵規(guī)”,并與全場員工約法三章。前后近10年時間,他們通過改造低產田、撫育優(yōu)質林、發(fā)展速生林、培育銀杏林,林木面積逐步擴大,林木資源逐步豐富,僅1994到1995兩年間就改造低產林近萬畝。
“當時的堅守是正確的,我們不損一棵樹,不毀一片綠,守住了這片來之不易的林海。”東臺林場副場長曹國華說,2015年,東臺林場以高分入列國家森林公園,實現“從賣樹木到賣風景”的轉換;2018年,通過3年努力,黃海森林公園創(chuàng)成國家級森林公園、4A級景區(qū)、省級旅游度假區(qū),“三牌同創(chuàng)”結出碩果。
如今,黃海森林里活立木蓄積量超過22萬立方米,擁有各類植物628種、鳥類342種、獸類近30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見的未被污染的海濱勝地。
接力新征程,
莽莽林海樹常青水常流
時光飛逝,新一代的林工接過“守護林場”的使命。“我是一名林二代,父親19歲就來到這里,進行鹽堿地改造、植樹造林。”東臺林場林業(yè)資源科工程師沈彩芹1997年繼承父母事業(yè),來此守林護林。
“進行中幼林撫育的時候,要求栽植一棵活一棵。因為一大早有露水,每天我都要穿著雨靴雨披去踏林,幾乎每棵樹有多高、多粗、多大樹齡,如何撫育,我都清楚。”天天在林里轉,沈彩芹硬是從門外漢變成了土專家。
植綠護綠,力度只增不減,造景添美絕不損綠。“現在的樹種追求彩葉化、鄉(xiāng)土化、珍貴化,每年造林約10萬株左右。”沈彩芹說,在黃海森林公園內,無論是新建柏油路、木棧道,還是建造游客步道,都“寧拐三道彎”,盡量不砍一棵樹。“傳承黃海林工精神,就是要讓這片林永遠枝繁葉茂,樹常青水常流。”
“東臺林場建場至今已有57年,經過幾代人,其中場長、書記就歷經10任,每個人都是‘艱苦奮斗、科學求真、守正創(chuàng)新、綠色發(fā)展’的黃海林工精神的傳承者。”曹國華說,“時代在進步,但堅持綠色發(fā)展的初心不變。接過一代代黃海林工綠化造林的接力棒,我們將繼續(xù)守綠護綠,充分發(fā)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不斷加大林相改造的力度,全力擦亮‘東臺城市生態(tài)客廳’金名片。”(華 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華東地區(qū) 東臺黃海森林公園 人工生態(tài)林 鹽堿荒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