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貨幣 > 正文

進出口貨值突破160億元 浙江義烏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一周年

進出口貨值突破160億元、入駐企業123家、引進50余個知名電商平臺、匯集了近50個國家的進口商品……義烏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一周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家門口有了綜合保稅區,對我們本土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義烏市佑歐供應有限公司負責人暨為庭介紹到,其公司今年3月正式入駐義烏綜合保稅區,憑借屬于浙江自貿試驗區內以及緊鄰國際小商品城、物流發達、通關便利等優勢,短短半年時間,就發展成涵蓋跨境電商進口、一般貿易進口、電商平臺運營等多種業態并行的綜合型外貿企業。今年前9月,公司跨境電商進口額超過4500萬元。

為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的核心“實驗室”作用,杭州海關所屬義烏海關在綜合保稅區開展了多項創新試點。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為例,海關工作人員將退貨跨境小包原先在區外進行的分揀、質檢、打包等流程移至區內,縮短企業退貨時間,降低倉儲、打包、運輸等運營成本。“退貨中心倉模式受到跨境電商企業的歡迎和認可。”義烏綜保公司場站作業部負責人陳陽君說。今年以來,綜合保稅區已有4家企業開展試點,累計退貨超17萬單,壓縮耗時近三分之一。此外,義烏海關還在綜合保稅區開展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條碼應用試點,通過條碼信息比對校驗,及時發現偽報稅號、低報價格風險,引導企業合規合法經營。目前,義烏綜合保稅區區內條形碼申報率已超過85%。

經過一年的發展,義烏綜合保稅區已經從開始單一的保稅物流平臺發展成為了保稅物流、跨境電商、轉口貿易等多業態共生發展的綜合性平臺。義烏海關綜合業務三科科長陳笑天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依據政策,繼續優化企業服務,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數字化改革場景在綜合保稅區的應用,幫助企業紓難解困,保障外貿保穩提質,將綜合保稅區發展推上‘快車道’。”(見習記者 顧佳燕 通訊員 俞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進出口貨值 突破160億元 浙江義烏綜合保稅區 封關運行一周年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