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群眾家門口的醫院 汝陽縣“一張圖”實現鄉村“智治”

年來,汝陽縣為確保“黨建引領、‘四治’并進、服務進村(社區)”這一中國之治的“洛陽實踐”落地生根,創新探索基層“智治”新模式,搶抓全國“互聯網+健康扶貧”試點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省級“數字鄉村”示范縣和“寬帶中原”示范縣、全市“服務進村”試點縣和“智慧鄉村”試點縣等機遇,建設以“智慧黨建、智慧綜治、智慧醫療、智慧鄉村、智慧城管、智慧社區”等為一體的“智治”體系,繪就“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網格全覆蓋、服務零距離”的鄉村智治“一張圖”。

智慧醫療——群眾家門口的醫院

該縣先后投入1.49億元,對全縣15個鄉鎮衛生院、216個村衛生室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成涵蓋縣域居民全生命周期等所有健康數據的“全民健康信息臺”,通過大數據對縣域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狀況和診療資料進行管理、分析、共享,基層醫務工作者能實時進行上下聯絡、掌握簽約服務群眾的健康動態,群眾利用手機APP可與縣級醫院醫生線上交流。

依托“校地合作”,與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同打造“互聯網醫院”臺,研發推廣“汝陽互聯網醫院”手機APP,搭建微信醫院臺,使得“掛號不出門、就診少等待、繳費零排隊、報告手機查”更為便利。據了解,2018年以來,通過“遠程診療”系統會診的患者達3.3萬人次,節省費用9500余萬元,有效減輕了基層農村群眾的看病負擔,基本實現了“縣、鄉、村分級診療,90%的病人看病不出縣”的目標。

同時,組建由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師、鄉村醫生等組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236個,為全縣216個村衛生室配備全科醫生助診包,打造“行走的醫院”,醫生可把助診包背進群眾家中進行包括彩超、心電、血氧等二十四項檢查,結果可實時上傳至上級醫院互聯網遠程門診,接受專家在線診斷,逐步構建起“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遠程醫療網絡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貫通的醫療資源共享通道。

智慧鄉村——便攜式便民服務站

作為全市“智慧鄉村”試點縣,汝陽縣每家每戶門口都有一個“智慧鄉村”二維碼,隨手一掃就能實現碼上查詢、碼上辦事、碼上監督、碼上反饋”一碼通管”,有效破解“基層群眾辦事難”和“政府部門監管難”等問題。

臺從2000項服務事項中梳理出11類140項與鄉村群眾密切相關的事項,采用群眾線上提交申請與村級代辦雙模式,系統自動歸口辦理部門,縣鄉村同步監測,群眾實時掌握進度,實現政務服務掌上“一鍵辦理”表單自動化。群眾只需掃碼便可提前了解便民服務事項的受理范圍、辦理流程和所需資料等內容,做好資料準備。受理單位可提前掌握各項事項的申請情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便于整合資源,提高效能,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同時,臺還采用“大數據+監督”方式,開發公告公示功能,打破傳統公開方式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群眾在家門掃碼即可查看各級各部門在公示期內的公開內容,為基層微權力裝上監督的“探頭”,達到規范“小”權力,提升“大”治理的目的。

智慧綜治——繪就社會治理“一張網”

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該縣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樞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建設縣級指揮臺1個、鄉級13個、村級試點14個,全縣2000余名專兼職網格員活躍在群眾身邊,每天上報各類事件信息,打開一個又一個基層最復雜難解的問題“鎖扣”。

在“雪亮工程”基礎上,探索與中國聯通、電信聯合試點建設“云監控智能管理臺”。該臺基于互聯網臺和微信公眾號臺開發,主要包含基層管理和公益服務兩大子臺,突出黨建引領,通過構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獻—回報—奉獻”的服務新模式,依托“1+10”黨員分包機制,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真正“網”起、“網”實、“網”好群眾大小事。

下一步,該縣將整合現有智慧黨建、智慧綜治、智慧醫療、智慧鄉村、智慧城管、智慧社區等臺,著力打造覆蓋縣鄉村的“三位一體”綜合信息臺,探索出一條符合汝陽實際的基層“智治”新路徑。(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李瑋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