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共享”是互聯網技術應用場景之一,即手機上的錄屏操作,能夠將屏幕上顯示的內容記錄下來,并同步到與你共享屏幕的對方設備上,其中包括短信、微信消息、APP推送內容以及手機上的任何操作。但你可曾想到,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也能成為詐騙分子“空手套白狼”的必殺技。8月16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反詐騙中心獲悉,近日,騙子利用“屏幕共享”手段,將一位市民銀行卡內的135萬元悉數轉走。
“客服”以商品質量問題為由退款 銀行卡上135萬元被對方轉走
8月8日,家住太原市小店區親賢街昌盛雙喜城的陳華(化名)接到一個自稱是“螞蟻金服”的客服電話。
“很抱歉陳先生,打這個電話是想對您做出賠償,由于我們工作的失誤,給你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電話中,自稱“螞蟻金服”的客服人員表示,不久前,陳華在淘寶上購買了一款價值480元的脫毛膏,在貨品銷售后,賣家發現此款脫毛膏具有質量問題。為此,客服打來電話就是通知陳華,他們決定主動給買家退款。
“我覺得這個商家挺有良心的,人不錯。”陳華事后回憶,這是自己接到電話后,心里出現的第一個念頭。為此,他幾乎沒有多想什么,便將自己的支付寶賬號給對方發了過去。很快,他的賬戶收到提醒信息,收到了對方轉賬來的500元。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對方又發了信息,“不好意思,由于操作失誤,我給您多轉了20元。您能不能給我退一下,要不就得我自己貼錢了。”
“都是打工人,沒有問題,我給你退。”退款一事,陳華自然沒有拒絕。此后,對方提出需要走特定的理賠通道,并表示可以教陳華如何操作。
隨后,對方讓陳華下載了一個屏幕共享APP指引其操作。其間,對方以認證資金等理由,頻繁要求陳華向銀行索要短信驗證碼。但陳華卻不知道,自己每一條驗證碼都被對方通過共享屏幕看得一清二楚。屏幕共享期間,對方還不斷用話術找各種理由,不讓陳華接打電話、看短信內容,直到屏幕共享結束后。陳華才驚奇地發現,自己銀行卡中的135.2萬元被對方悉數轉走。慌忙之下,陳華趕緊撥通110向警方求助。
銀行卡里的錢怎么就沒了? 行騙成功關鍵在于“屏幕共享”
“我沒給對方提供驗證碼,也沒告訴對方銀行卡密碼,更沒有把錢轉到什么陌生賬戶,這錢怎么就沒了?”報警后,對于騙子的作案手法,陳華還是想不明白。
對此,警方揭秘,騙子行騙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屏幕共享”。那么什么是“屏幕共享”?“屏幕共享”相當于手機的錄屏操作。它會把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全都記錄下來,并同步讓騙子看到。也就是說,市民一旦開啟“屏幕共享”,那么其在手機上的任何操作,騙子都能遠程查看到,包括輸入密碼、解鎖的過程。
在具體作案過程中,騙子先誘騙被害人開通“屏幕共享”。根據警方掌握的情況,某些APP(某Q、某訊會議等)自帶的屏幕共享功能,讓騙子能夠實現實時監控被害人手機的所有操作。此后,騙子先以指引操作為由,讓被害人下載APP并打開屏幕分享功能,再通過被害人之前透露的銀行卡號,登錄網銀進行轉賬操作,實時監控收到的短信驗證碼。
在此期間,騙子先哄騙被害人主動轉賬。如果被害人發現或遲疑,便通過截獲的驗證碼,自行在后臺進行轉賬操作,被害人對此也毫不知情。也就是,一旦你與騙子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即使騙子不主動詢問,也能看到你手機上的所有信息,包括密碼、驗證碼等,從而輕松實現轉走你卡內資金的目的。
據悉,目前在此類詐騙中,詐騙分子往往以“注銷學生貸”“網購賠償”“貸款提額度”等為借口,引起當事人關注。由于騙子提前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了當事人的基本信息,獲取當事人的信任較為順利,這也為后續實施“話術”成功行騙創造了良好基礎。
若開啟屏幕共享功能 你在陌生人面前毫無秘密可言
采訪中,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最新出現的一種詐騙手法,此種作案手法近期在全國多地頻繁出現,不少受害人“稀里糊涂”便被騙子清空了銀行卡。
對此,警方也鄭重提醒廣大市民,不管對方有什么理由,切記不要與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功能。這樣的操作,會讓你在陌生人面前毫無秘密可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如遇“網店客服”主動來電,要求辦理“退款、理賠”手續,可登錄官網進行核實。切忌跳出原有平臺私下加微信、QQ進行相關操作。接到“退款”“返錢”一類的電話不可輕信,應第一時間通過網購平臺聯系商家進行核實,如的確屬實,務必通過網購平臺正規渠道進行退款。
其次,大家不要隨意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賬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切勿隨意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更不要輕易點開來歷不明的“網頁鏈接”,謹防木馬病毒或誤入釣魚網站。
最后,對方一旦讓你操作轉賬或者操作貸款平臺,統統不要理會。如發現支付寶、微信賬號或銀行卡內的資金被無故轉走,請立即更改密碼,同時聯系相應的官方平臺處理,并撥打110報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記者 辛戈 實習生 王思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