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近20年,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安徽華人健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人健康”)的上市欲望越發強烈。據深交所官網顯示,華人健康創業板IPO申請已獲受理,這意味著華人健康的IPO之旅正式開啟。從華人健康披露的招股書來看,公司零售業務這一重要業務板塊的收入區域性特征顯著,報告期內零售業務近乎全部收入都由安徽地區所貢獻。為此,華人健康計劃通過募投項目來開拓市場,而成效如何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零售業務依賴安徽地區
招股書顯示,華人健康主要從事醫藥代理、零售及終端集采三大塊業務。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華人健康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11.05億元、15.22億元、19.31億元。
從主營業務收入的構成來看,零售業務是華人健康主營業務收入最重要的板塊。數據顯示,2018-2020年華人健康的零售業務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7.18億元、10.34億元、12.92億元,分別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67.3%、69.85%、68.53%。
華人健康零售業務收入主要集中在安徽地區,區域性特征明顯。數據顯示,2018-2020年,安徽地區形成的零售業務主營收入分別約7.18億元、10.34億元、12.91億元,占各期零售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100%、100%、99.98%。
報告期各期末,華人健康的零售業務門店數量分別為541家、607家、771家,其中分布在安徽省內的門店數量分別為541家、607家、762家,門店數量占比分別為100%、100%、98.83%。
和君咨詢合伙人、連鎖咨詢負責人文志宏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醫藥零售企業絕大多數目前仍以區域性經營為主,其中部分企業在各區域內通過規模效應處于競爭優勢地位。即便是第一梯隊里頭部的企業,大多都還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布局。
而一位醫藥行業人士談到,藥品流通企業紛紛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等手段進行外延式擴張,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各地龍頭企業的擠壓,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從長遠發展看,這種區域性布局對公司發展將是一種制約。
華人健康在招股書中亦坦言,公司未來如若不能通過良好的經營管理持續拓展業務覆蓋度、提升運營效率、擴大經營規模,則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募投開拓市場成效待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在安徽省內,醫藥零售領域的收購兼并不斷推進、互聯網企業積極在醫藥零售領域進行布局的大背景下,華人健康未來存在被其他企業擠壓安徽省內的市場份額的可能。因此,在行業充分競爭的當下,如何更好地生存是擺在華人健康面前的一道考題。除了鞏固省內競爭地位外,拓展周邊市場成為華人健康的必然選擇。
招股書顯示,華人健康此次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不超過6001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實際募集資金將用于營銷網絡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兩個項目上。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中,華人健康計劃投入募集資金55567.8萬元。
據了解,華人健康的營銷網絡建設項目計劃三年內在安徽省、江蘇省及河南省重點城市開設648家直營門店。華人健康稱,通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的實施,公司將繼續鞏固現有市場競爭地位,進一步加大對安徽核心市場、江蘇及河南地區市場的滲透力度,增加直營店數量和提升影響力,實現對主要商圈的全覆蓋,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根據華人健康測算,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且含建設期)為5.25年,運營期每年平均可增加營業收入約13.84億元,運營期每年平均可增加凈利潤5663.87萬元。
不過,在投融資專家許小恒看來,由于不同地區的醫藥零售市場在消費習慣、監管政策、市場競爭格局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華人健康零售業務向省外市場的拓展具有不確定性。新設門店前期存在房租、裝修、員工工資等成本投入,如若新設門店無法達到預期,也可能拖累公司整體經營業績。
文志宏還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未來醫藥零售企業發展會是一種線上線下融合或者結合的模式。
針對公司IPO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以采訪函的形式對華人健康進行采訪,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保薦業務獨立性引關注
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南京華泰大健康一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泰大健康一號”)、南京華泰大健康二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泰大健康二號”)、南京道興投資管理中心(普通合伙)(以下簡稱“道興投資”,華泰大健康一號、華泰大健康二號、道興投資合稱為“華泰大健康”)各自持有華人健康6.16%、0.42%、0.1%的股權。經計算,華泰大健康合計持有華人健康6.68%的股份。
招股書顯示,華泰大健康一號、華泰大健康二號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華泰紫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道興投資屬于跟投平臺,三者具有關聯關系。
華人健康披露的招股書顯示,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聯合證券”)為公司此次IPO的保薦機構。華泰紫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保薦機構華泰聯合證券之控股股東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此次華人健康IPO保薦業務的獨立性引起關注。資深券商業人士王劍輝認為,保薦機構和發行人之間無論是有直接還是間接的關系,都可能在專業獨立性、公正性、透明性上存在令人擔心的地方。如果保薦機構跟發行人存在某種間接關系,保薦機構是否能夠提供公正客觀的判斷成為關鍵。對于擬IPO企業而言,這種情況并不會成為審核的障礙,但需保薦機構“自證清白”。(記者 劉鳳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