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輿論 > 正文

建設缺乏便民人性化 為何“蹲式”窗口被視而不見?

近日,一段市民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中醫院窗口前蹲著辦理手續、繳費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有網友認為,這樣的窗口方便了工作人員坐著辦公,卻忽視了民眾的需求,不禁讓人聯想起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所呈現的“丁義珍式”窗口。

公共服務中的“蹲式”窗口引起普遍關注。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蹲式”窗口都像“丁義珍式”窗口那樣充滿刁難群眾的主觀故意,大多數是由于建設時缺乏便民的人性化考慮,投入使用后又缺乏精細管理。據媒體報道,被曝光的醫院窗口的高度是在該院建院時就定好的,院方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已在各窗口前放置了板凳,方便民眾坐著辦理相關手續。

事實上,存在“蹲式”窗口的醫院不是個例。一些醫院服務窗口也不高,只是因為無論是掛號、交費或者取藥,耗時都很短,患者不便利的刺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只有當一些患者因為疾病出現彎腰困難之類的情況時,才會讓不便之痛被放大。

類似情況的曝光提醒醫院要留意服務細節。窗口高度設定不能僅以工作人員坐著服務舒適便利為標準,還要考慮患者交費、掛號、咨詢是不是方便。其實,醫院對患者服務的窗口設置,讓工作人員與患者都感到舒適,有很簡單兼顧的辦法,如服務窗口的室內比室外高上30厘米,柜臺在布設時相應提高,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關鍵在于留意群眾的體驗,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在這方面,不能過于依賴舊的服務標準,而是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善。一些醫院之所以對“蹲式”窗口視而不見,就是盲目相信原有的配置,甚至積極復制效仿,形成慣性。從“蹲式”窗口得以窺見一些醫療衛生機構在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方面滯后,包括場所設施建設、設備配置以及服務事項缺少系統化、數字化可直觀判斷的尺度,導致慣性的沿襲。

對于醫療衛生場所服務窗口“蹲式”頻現的問題,需要修訂完善醫療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標準與規范,把人性化融進細節設計,避免新建、改造時重蹈覆轍。同時,醫療服務機構以及行業主管部門,不要等到曝光后才來被動解決問題,應吸取教訓,結合醫療服務設施的管理,視情況改造和完善。(木須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