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消息,為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我市制定《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促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全市生態環境管控劃分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大類,共110個環境管控單元,并明確管控要求。
優先保護單元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泉域重點保護區以及生態功能重要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區域等,共53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8.21%,主要分布在婁煩縣和陽曲縣。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為:以生態保護為導向,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開發建設,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在功能受損的優先保護單元優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重點管控單元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區、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大氣環境布局敏感區和弱擴散區以及開發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環境問題相對集中的區域等,共48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0.11%,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城區范圍和清徐縣。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為: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不斷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解決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生態環境風險高等問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重點管控單元針對性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重點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般管控單元,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共9個,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1.68%,分布在全市各地。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為:主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執行國家及省相關產業準入、總量控制、排放標準等管理規定,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根據《實施意見》,我市到2035年要建成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資源型經濟實現全面轉型,全市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山光凝翠、川容如畫的美麗太原基本建成。(記者 何寶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