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陽曲小米、清徐葡萄、晉祠大米、婁煩山藥蛋……地道純正的特色農產品在肥沃的農田里生長;設施蔬菜、規模養殖、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生機勃勃的特色農產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扎根。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大事來抓,積極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一條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畫卷徐徐展開。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8元,同比增長10.9%,我市農村居民的“錢袋子”正在鼓起來。
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我市積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持續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陽曲小米”“婁煩山藥蛋”等6個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申請認證“三品”產品495個,陽曲小米、婁煩山藥蛋、清徐葡萄被評為市級區域公用品牌,紫林牌富硒醋等8個產品入選山西功能農產品,水塔醋業的8個產品被證為圳品,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3個,制定了68個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1個日光溫室建造技術規程。
我市始終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深化農村改革、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積極做好農民增收工作。農村改革成效顯著,1364個集體經濟組織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登記賦碼、證書頒發全部完成,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目標。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5元,增長7%,絕對值長期居全省首位。2019年前三季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0元,增長8.9%。 (賀娟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