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劍)11月1日在開通不久的森園路現場看到,昔日的臭水渠已被全部覆蓋,嶄新的馬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派熱鬧景象。沿線居民對建設這條道路所帶來的變化感同身受。
森園路是我市今年新建的一條南北向城市支路,位置介于濱河東路與大同路之間,南起北中環街,北至尖草坪街,西鄰森林公園,道路全長約3.5公里,紅線寬20米。建設內容包含:道路、雨水管線及雨水方涵、污水管線、污水壓力鋼管、電力、照明及交通設施地下管線及基礎、燃氣、自來水、熱力、聯建等。今年5月工程全面開工。
森園路可謂是我市市政建設的一項典范工程,既改善了交通,又治理了環境,還有助于吸引知名地產商入駐,提升城市品質。附近居民反映,工程實施前,這里不僅沒有道路,也是典型的“臟、亂、差”地區。位于森林公園東側的太鋼退水渠在承擔防洪作用的同時,也是企業生產廢水和附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渠道,且未實現雨污分流。雖然這些混雜的污水最終通過汾河污水管道接入了下游污水處理廠,但由于太鋼退水渠為明渠,再加上渠道內經常有人丟棄雜物,造成了河道不暢。每到天熱時節,這里總是蠅蟲亂飛,氣味難聞,被稱為北城的“龍須溝”。
建設單位——市住建局市政建設中心一科科長劉亞明介紹,借助這次道路改造,他們對太鋼退水渠進行了徹底改造,在河道內建設了3孔3.5×2米鋼筋混凝土方涵、漿砌片石明渠等,對河道實施了封蓋。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洪水設計,雨水重現期2年,設計流量31.60立方米/秒。在覆蓋的河道上鋪筑了厚厚的黃土,準備進行綠化作業。針對排污問題,他們還專門為臨近單位重新鋪設了污水管道,實現了雨污分流。
森園路兩側目前已建成了七八個高端小區,開發單位基本以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為主。此前,西側的小區居民出入主要依靠濱河東路,東側主要借助大同路,道路少且沒有形成循環。森園路建成后,等于讓這些小區居民的出入增加了一條“動脈”,實現了無障礙“南來北去”。正在新路現場拍照的張先生介紹,此前他去城南的單位上班,需要向北行車至攝樂橋調頭才行。現在小區有了東出口,右轉可直上北中環街,特別順暢方便。
記者在現場看到,森園路路東有多處寬三四十米的綠化帶,由于樹齡普遍有幾十年歷史,樹干高度在30米以上,高大的樹冠遮蓋在道路上方,十分壯觀。路西太鋼退水渠蓋板上,已覆蓋厚度至少1米多的黃土,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綠化作業。建設人員介紹,森園路緊鄰森林公園,路兩側再有大體量的綠帶,其有望成為我市的“網紅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