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全國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研討暨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推廣應用工作培訓視頻會議召開。會上,太原市就避難場所建設管理的經驗及做法做了交流發言。
多年來,太原市全面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共建成應急避難場所509處,有效避難面積71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市級統籌規劃建設、縣區改建掛牌管理、鄉街協調啟動宣傳”的工作模式,為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風險、提升全社會抵御災害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了解,2008年以來,太原市開展了“百校興學”工程,在太原市抗震設防8度的基礎上,要求新建學校全部提高一檔設防,將 “學校是第一避難所”的理念落到實處。2016年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實施后,要求全市新建的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全部提高一檔抗震設防等級,建成人民群眾放心的避難場所。目前,太原市是全國抗震設防烈度最高的省會城市之一。
太原市將應急避難場所作為防災減災宣傳的基層陣地,開展防震減災知識講解大賽、“平安太原”防災減災文化電影月、“千場科普講座”等系列宣傳活動,不斷提升防災減災知識的知曉度。
本報記者 王鈺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