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鋼鐵行業出臺產能置換新規 限產倒逼企業轉變發展理念

工業和信息化部期印發修訂后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下稱《實施辦法》),并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實施辦法》提出了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嚴禁增加鋼鐵產能總量,長江經濟帶地區禁止在合規園3區外新建、擴建鋼鐵冶煉項目等多項新增去產能要求。

在區域置換比例上,《實施辦法》明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置換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區置換比例不低于1.25:1。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對完成實質兼并重組后取得的合規產能用于項目建設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置換比例可以不低于1.25:1,其他地區的置換可以不低于1.1:1。

2017年發布的原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產能置換比例偏低、產能認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為此,工信部對原產能置換實施辦法進行修訂,以適應鋼鐵行業發展新形勢。上海鋼聯分析師徐向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辦法》提出更加嚴格的置換標準,這意味著鋼鐵企業如果不能符合環保要求,將面臨產能壓縮乃至遭到市場的淘汰。

雖然《實施辦法》針對的是全國的鋼鐵產能置換,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原地區是我國大氣污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的地區,是國家確定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同時也是鋼鐵企業產能密集分布區。徐向春指出,由于嚴格限制了新增產能,所以這些地區的鋼鐵上市企業不僅存在業績向上壓力,還會因為環保限產措施,導致現有工廠的開工不足。

徐向春認為,有關政策的出臺并非是限制所有鋼鐵企業的生產,而是加速行業優勝劣汰和技術升級。比如首鋼股份的部分廠區因為達到比較高的環保等級,所以今年沒有受到重污染天氣限產影響,而有的企業已不得不將工廠從京津冀搬遷到西部地區。

中鋼協副秘書長高文指出,控制鋼鐵產量過快增長是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是國家經過全局衡后做出的戰略抉擇。無論是控產能,還是減產量,其主要目的,一是有利于應對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二是有利于降低對鐵礦石高需求的預期,三是有利于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

中泰證券研報表示,受限產政策影響,鋼鐵噸盈利已重回歷史高位,同時市場預期仍將有進一步的限產措施出臺,如果落實,鋼鐵供應缺口可能進一步加大。盡管期鋼鐵產量和庫存數據反映需求端出現放緩跡象,但鋼價依然強勢,限產預期對基本面支撐力度較強。

國資委機械工業經管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限產在倒逼企業轉變發展理念,用科技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手段,提升能源使用的整體效率,企業也可以由綠色能源、深度脫碳、余能利用等方面切入,在能源供給和使用方面,逐漸降低直接利用化石能源的比例。在當前鋼鐵下游市場需求相對旺盛情況下,二季度行業盈利有望攀上新的高度,這些轉型成功產能充足的企業也將因此受益。”(王麗新 郭冀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